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61|回复: 5

[分享] 集采阿司匹林 3 分钱一片,厂家能赚钱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2024年12 月 13 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布第十批国采拟中选结果显示,浙江京新药业的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30 片 X 2 板/盒,拟中选价格为 2.06 元,算下来每片仅需 0.034 元。共有 7 家药企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拟中选,单价最高的,也仅为 0.048 元/片。这样的价格,生产厂家能保证质量,生产出合格的药品吗?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8326123240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结果来了~~~








————分隔线————
3分钱一片阿司匹林,很便宜么??
0.25克一片的话,3分钱,就是60元一斤,12万一吨;0.1克一片的话,3分钱,就是150元一斤,30万一吨。这真的很便宜么??
这已经比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绝大多数化工产品都贵得多了好吗!一瓶可乐500毫升3块钱,潘婷洗发水470克49.8元,大约53元一斤,多芬无硅洗发水480克32元,大约34元一斤…何况这还是集采药品的出厂价,后两者还是零售价。
查了一下进口转国内分装的拜耳阿司匹林的网络售价,24元一盒,30片,一片100mg。除去进口关税,再除去包装设计成本,包装加工成本,再除去药品远洋运输+国内运输成本,再除去营销成本,再除去平台零售利润,进口阿司匹林出厂成本大概在多少?
最后别忘了,这药可是生产了几十年的成熟产品了。看看上市药企的财报,集采药毛利甚至能达到40%-80%,药企叫唤自己没利润了么?喳喳叫唤的到底是哪些人??
官方解释来了——成本3厘,跟踪两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贩子又来了。
因为药厂本来就这个价出场,钱都被药贩子这个吸血层给吸走了。
所以国家出这些政策,他们才上蹿下跳,特别是说出那些十分搞笑的言论:药效降低。
我们不提还有审查关卡,就说,明明药厂一分没少赚,为啥降低品质?
因为他们把药贩子的缺德钱,污蔑成是药厂赚了。
这些药贩子,药片过手都要嗦一遍,卡点淀粉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一说集采我就想到清末火药的事
这是清朝用的火药,手工混合的


这是同时期英国人用的军用颗粒火药,不断测试测出最佳效果比例混合,再配合硝酸液进行造粒,机器筛粒
(多了很多步骤,用了更多技术,花了更多的钱。)


结果嘛
清朝福建提督
用欧洲人的军用颗粒火药填进国产火枪里,
立马射程从100米升到300米,
大清的步枪射程才赶上英国步枪。
而英国人缴获的大清火药,
洋人都觉得是危险的垃圾,全扔大海里去了。
不是医药行业的,但是也在各类销售前线和渠道混过,
同样的东西在一些地方省略是可以更便宜
比如之前运食用油的运输车辆,同样的油有些牌子用专用车队,有些用临时车队,这部分运费价格就不一样。
还有各类仓储标准等等
这些东西不是专业人员,是很难搞清楚的
药品原料现在是很便宜,就和当年火药一样
大家都是木炭硫磺硝石,
但是欧洲人的火药填中国火枪里
就是打的比国产火药的远
当时在欧洲要专业化学师和枪械设计师才知道原理
国产药的问题要那些一线工艺生产工程师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到底哪个环节上进行了工艺省略节约成本,省略的工艺会造成什么后果。
但没见他们一个吭声的毕竟砸饭碗,全是一线销售出来维护品牌
而且反馈出问题的药多种多样,
特别在降血脂,降血压,抗过敏药这些新近药物,大众反应最激烈,
但是好些人盯着技术成熟的阿斯匹林说事,
也有转移注意力的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集采不能控制药物质量的,我不理解。
1块厂家用7毛的好原料,
3分厂家用1分的差原料,
于是药物越来越差。
那么请问,
如果药物质量不能监控,
那么有什么阻止厂家,
在1块的时候用1分的原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成本的概念,分为几层。
第一层是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物料成本+生产成本。
物料成本是原料药、辅料和包材。物料成本的最大头是原料药,对于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布洛芬这种已经上市几十年的老药来说,物料成本已经很低了,在生产中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近些年新上市的药品,原料药是不可能这么便宜的。比如抗流感的奥司他韦,原料药价格在24年初是6000元/kg,划到一粒胶囊就是接近5毛钱;第一个全球新且在中国率先上市的抗贫血药罗沙司他原料药是3万元/kg,划到一粒胶囊是1.5元。如果是新的抗癌药物那会更贵。我看到前面有回答说国产仿制药90%都能做到3分钱一片,纯粹胡扯淡。
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项目的辅料包材的成本对于成本的影响不会大。但也有部分辅料由于用的是进口,也占据了不小的成本空间。包材如果是口服固体,一般有铝塑、双铝、铝箔、塑料瓶、包装盒、说明书、复合膜袋等,有的剂型还有量杯、给药器,那就很可能高于原料药费用了;如果是注射剂,则包括西林瓶、安瓿瓶、胶塞、玻璃瓶、共挤输液袋、组合盖等等,包材成本几毛钱甚至更高很正常。
除了物料成本外,生产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生产成本包括水电气能耗、生产工人工资、设备设施折旧、检验成本、机物料、房租、运输和保险等等。生产成本划到每一粒药上有多少,主要看批量。一批10万片的生产和一批200万片的生产,在生产总成本上相差不会太大,但是划到一片上那是完全不同的。而对于大输液项目来说,由于产品很重,运输成本非常高,一瓶运费就能达到几毛钱,可能超过了一切其他生产成本。
PS:有人可能会说,那我直接上200万片以上大批量就是了,干嘛生产10万片小批量的。
因为10万片是药品注册验证的最低批量,而验证阶段至少得做四批生产,仅供注册申报用。这四批全部是沉没成本,不允许上市销售,做了即浪费。企业没必要在这个阶段浪费钱,所以注册阶段都是10万片小批量,等拿到批件了再做扩批验证。
并且,有的产品市场量就不大,做太大批量卖不掉也没有意义,产品到期是要全部报废的。
第二层是直接成本之外的运营成本。
一个药厂里,还有很多其他成本并不直接体现在直接成本中,但最终也是需要通过药品销售来承担的。
比如QA人员、维修人员、仓库管理,这些也都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人员,但是他们的工资和运行费用是不体现在直接成本中的。还有很多企业一到夏天就需要短则几周,长则一两个月的停工检修,停产的设施设备折旧以及不能生产带来的停工损失也需要计入。
另外,行政人员、财务人员、注册部、销售部、市场部、法务部、投资部……以及管理团队的人员成本,也是成本核算的一环(特地把研发中心摘了出来)。
举个例子,一个常规5亿片产能的药企,可能除直接成本外,一年工厂的运行成本是5000万元,那么摊到每一片生产出来的药品头上,就是一毛钱(不包括直接成本),但是如果把行政财务销售管理等人员工资算上,估计还要再加5000万(两三百人的工厂,5000万工资总额是正常水平),摊到每片药上就要再增加一毛钱。
第三层是大量的沉没成本。
一个仿制药,研发投入视不同项目大致从500万-2000万不等(包括研发人员收入,向来是平均收入最高的部门)。对于一个中型的药企来说,每年立项10个项目,申报5个是正常水平,这个仿制研发投入也得几千万。几千万的费用哪里出?最终还不是要落在药品销售回款的头上。
再者,每年生产出来的药品,并不是都能发货走掉的,如果效期短,报废的也不在少数。以及,环保、固废处理、审计、核查、退换货、PV等等工作,都是无法直接体现在生产上的。
摊销
参与过工厂运营核算的人就知道,成本不是具体算出来的,也算不出来,成本是摊出来的。一个月工厂运营的总费用,分别会摊到当月工厂生产出的所有产品身上,从而得到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个药品大批量地连续生产是最省钱的,如果做两天换一个药品生产,那么成本就会陡然提高。每个药品每个月的生产成本也是在动态不断变化的。
并且不同企业对于项目成本有不同的考虑和策略,摊成本的时候也会主动进行调整。A和B两个项目,A项目利润高,那我就多摊一点,B项目进集采了利润低,那我就少摊一点,甚至不摊到它身上。或者这个月同时生产了CMO项目和自营药品,我作为财务把本月成本全摊到CMO项目上,把它做亏损,那自营药品的利润率就上去了。但总成本是不会错的。
所以你说阿司匹林3分钱能打住吗,当然能。如果只考虑直接成本的话,对于这个古老的品种来说,肯定能打住。因为企业已经把运营成本、沉没成本都摊到别的项目上了,用其他药品为它分担。但如果这个企业就只有阿司匹林片一个项目在生产销售,那么它的实际成本将高的多。
有一个数据可以展示一下,前几年我们集团建了个新制剂工厂,两个车间(固体+注射剂),在工厂不开工不运营的情况下,当然也没有水电气研发检测这些费用,一年的固定成本是700万元。一旦开工每年就是数千万,仅靠卖3分钱一片的药,如何支持工厂运行?
<hr/>我看有的人还不明白,那举个例子。
前几年我们做CMO业务的时候,与甲方就一个项目的验证生产费用谈了很久,基本上都要谈妥了,突然杀出来一家湖南的药企,以我方报价一半的价格把订单抢走了。
一开始还挺不可思议的,他家怎么能报这么便宜?后来与对方聊天时对方说,我们工厂车间一年8个月生产,剩下4个月闲在那。我接下这个订单,只要不让工人闲下来,能覆盖这段时间的人工水电成本就够了。
其实是一个道理。
另外,我说的其他项目代集采项目摊成本,是代表在参与集采时,公司报价角度的一种考虑方式,并不意味着财务上就是这么核算的。财务的总体核算原则,还是按照每个项目的生产天数,将月度费用摊到每一个项目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