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31|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医学不是科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我曾经在知乎的一次提问上说医学是科学的分支。然后就有人告诉我医学不是科学。我本以为这只是十分少数的观点。但后来我发现在其他网站上也能看到这样的观点。比如b站的评论区和弹幕。这时我才发现这个观点并不小众。但是明明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为什么还有人会这样想?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1841655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疗困境背后的认知危机。当医学被异化为科学的附庸,当人体被简化为分子拼图,当医生沦为技术操作员,医学便失去了守护生命的本质意义。
一、解构医学与科学的认知迷思
(1)本体论分野:生命体与物质世界的本质差异
     科学以"物质不灭"为底层逻辑,追求普适性规律;医学面对的是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生命系统。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中早已指出,生命通过"负熵"维持自身秩序,这种特性使医学研究对象与物理学实验室的孤立系统存在本质区别。当现代医学试图用还原论方法解析生命时,往往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基因测序可以描绘遗传图谱,却无法解释双胞胎为何会发展出不同疾病;分子靶向药物能精准抑制特定通路,却导致30%癌症患者出现获得性耐药。这种割裂式认知,恰如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所批判的:"把生命现象分解为分子事件,如同通过研究砖块特性来理解建筑艺术。"
(2)方法论冲突:确定性与可能性的哲学悖论
      科学实验追求可重复的确定性,而临床医学永远面对不确定性场域。统计数据显示,即便经过严格RCT验证的药物,在真实世界应用中有效率往往下降30%-50%。这种"疗效衰减"现象暴露了科学方法论在医学应用中的根本局限:实验室控制变量与临床复杂系统的鸿沟难以跨越。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前医学研究正陷入"过度量化"陷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临床指南中75%的推荐意见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但医生为规避法律风险仍机械执行。这种"循证医学异化"导致医疗实践沦为数据崇拜,背离了希波克拉底"首先不伤害"的誓言。
(3)价值论错位:工具理性对人文精神的侵蚀
       现代医院日益成为技术装置的集合体,核磁共振仪的嗡鸣取代了医患对话的私语。技术哲学家艾吕尔指出,当医学将"治愈"窄化为技术干预,就丧失了关怀的本质维度。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加强人文沟通可使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缓解率提升40%,但医保体系至今未将沟通时间纳入计价系统。这种价值扭曲在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尤为危险:科学家可以"改进"人类基因组,但谁来定义何为"完美生命"?当医学沦为技术主义的工具,潘多拉魔盒就可能悄然开启。
二、现代医学困境的病理学分析
(1)系统失序:碎片化医疗的认知危机
      人体作为复杂适应系统,其疾病发生本质上是多层次网络失衡。但现代医学分工体系将患者割裂给不同专科,导致"盲区叠加效应"。美国医学研究所报告显示,多重用药患者中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比例高达38%,其中60%本可通过整体评估避免。更严峻的是,专科化培养正在摧毁医生的系统思维:某三甲医院调查发现,仅12%的住院医师能完整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联系。这种认知碎片化使医学偏离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则。
(2)数据异化:循证医学的实践悖论
       当医学研究沉迷于大数据挖掘,反而可能偏离临床真相。《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揭露的"蛋白质组学骗局"触目惊心:某团队通过算法操纵,竟从同一批血液样本中"发现"出20种相互矛盾的疾病标志物。这种数据操纵暴露出现代医学的证据危机:统计学显著性不等于临床显著性。更荒诞的是,某些疗效微弱的药物因达到P<0.05标准被广泛使用,而中医整体调理虽难以通过双盲试验,却在慢性病管理中长期有效。这种"方法论暴政"正使医学沦为数字游戏。
(3)伦理困境:技术进步与生命尊严的冲突
     ICU病房中,呼吸机维持着脑死亡患者的生命体征;基因检测技术将健康人群划分为"疾病易感群体"。这些场景折射出现代医学的伦理迷失:技术能力是否等同于治疗义务?哈佛医学院桑德尔教授警告,当医学试图消灭所有疾病风险,就可能制造新的社会不平等——基因强化技术或将人类分为"自然族"与"增强族"。这种技术乌托邦主义,恰是医学背离其人文初心的危险征兆。
       在分子生物学开启精准医学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聆听希波克拉底的古老训诫:"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艺术"。医学的终极使命不是征服疾病,而是守护生命尊严。当整合医学打破科学主义的认知枷锁,当医生重获人文精神的价值引领,医学才能真正成为照护人类命运的明灯。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每一个临床决策中的整体思考,每一次医患对话中的心灵共鸣,都在构筑通向医学本质的归途。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直面生命复杂性的勇气,以及守护人性温度的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是一门有兼具科学的行为艺术。它继续要大量基于科学的知识,对人体从巨视,微视的解剖,对人体各种生理机制,生化反应的深入研究,也需要医生本身在长期的学习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甚至养成某种意义上的直觉。医学本身不仅仅是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只关注科学的医学必定不会有大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医学不是科学不是说医学不接受科学,而是说医学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融合各种学科(包括人文,哲学,社会,心理)的一门为人类服务的技术,所以医学起码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因为科学是理论,是为自然规律服务的,而医学是为人服务的,如果说医学是科学的话,那按照自然进化论的理论,人生病了就不应该救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嘛!!!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最优秀的基因,这显然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6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开始的中医,在西方国家认为不是科学。因为多年前西医的仪器检测不到中医的经络,所以西方国家认为中医是玄学,但当科学越来越发达之后,很多仪器可以检测到中医的经络,这也是西医对中医认可和敬佩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4-16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科医学生,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若有不当还请指正。
       多数人将其称为技术而非科学应该是和三方面有关。
       一是与我国医学发展轨迹符合,传统医术基本承载形式为传承,多由具备医学技术的人实行,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精神,难以将其称为现代科学之概念,历史的习惯的东西对我们认识医学有很大的影响。
       二是早期西医传进我国时,职业者较少,医学领域的分科尚模糊,且官方的医学手段不一定收到患者的认可,除了优秀的内科外科医生,更多的是摆地摊式的拥有治疗某项疾病技艺的人操作。
       比如我专业的口腔。以下节选自口腔本科教材:
       “早期牙医仅仅是有治疗牙病技艺的人,即牙匠。在这个时期,极少有医学专家对口腔健康问题感兴趣,牙科疾病和治疗被隔绝于医学大门之外。尽管有些优秀的内科、外科医生有时也替达官贵人看牙病,但在一般情况下,牙科治疗是由理发师和一些非医学人士(牙匠)代为执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据史书记载,当时内科医生倾向于用一种缓慢而痛苦的方法拔牙,而牙匠反而做得很快,所以牙病患者更愿意求助于这些人,促进了牙科与医学的分离。”
       三是医学基础教育的推行在民间影响不足。最初乃至现在,我们大家口中仍然保留了“牙科”的习惯称呼,包括许多的口腔从业者,可见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如今还保留了“医学是技术”的固有概念,但是本科教材上早已不再使用“牙科学(dentistry)”的概念,而使用“口腔医学(stomatology)”代替之,目的就是首先让作为口腔专业的同学不再将自己看作匠人,艺人,而希望我们将自己看作科学从业者。
       简而言之,就是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教育普及的综合影响,使我们大众仍然认为医学是技术,而非科学。
       至于为什么算是科学,应该会有大佬出来分析,我就不班门弄斧,关公面前耍大刀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