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44|回复: 5

[分享] 我国 4 月 CPI 同比下降 0.1%,PPI 同比下降 2.7%,如何解读?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5-2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国家统计局:2025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其中,城市持平,农村下降0.3%;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下降0.3%,服务价格上涨0.3%。1—4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
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持平;食品价格上涨0.2%,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价格上涨0.3%。



国家统计局:2025年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6%。1—4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4%。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04470042088801614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这么严肃,来点开心的内容:
cpi里面有个单项值,是食品烟酒的cpi,这个主要跟男人相关,男人郁闷的时候就喝酒抽烟,男人有钱就乱来,因此郁闷的时候就是没法乱来的时候,一种情况是没钱,比如股市亏钱了,没钱乱来,一种情况是出不去,比如新冠疫情期间,满腔热血无处释放(很多男人视老婆如兄弟)。
将这个cpi与沪深300拟合如下:


可以看出,每次cpi来一个相对大的顶,就是沪深300的低位极值,这个时候抄底胜算高很多,比如2016年2月,2020年2月,2022年10月,2024年8月,都是明显的沪深300极值位置。
因此女人们可以盯着你们的男人,啥时候抽烟喝酒生猛起来,然后他的好哥们也差不多一个鸟样,就可以看看这个cpi是否到了极值位置,或许沪深300抄底的时候就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当年发言人的掷地有声的发言:
中国没有进入通缩,也绝对不会进入通缩。
所以,这个数据,无论如何解读,都不可能是通缩。至于是什么,这个可能就要看经济大拿来分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情况很严峻,今年1-4月的CPI已经录得负值,只有-0.1%,而2023年同期的1.0%和2024年同期的0.1%,至少还是正值。
我们知道2023年和2024年全年的CPI都是0.2%,这么低的“通胀”水平前所未有。所以2023年第一次见到0.2%时,长期接受“大通胀叙事”的绝大多数人其实还是不太愿意相信,并且相关报道中还在用“经历了三年疫情冲击”、“受到了一些非经济、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经济逐步走向正常状态中的阶段性现象”这些说法解释,本质上就是不愿意接受现实。
可是到了2024年,全年的CPI依然是0.2%,与报道中先前展望的“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预计2024年CPI会温和上涨”明显不符。并且我们需要注意,这已经是2024年夏季极端天气多发,在夏秋之交引发了因天气原因减产导致的蔬菜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的结果。
当时一些人将蔬菜价格阶段性大幅上涨理解为所谓的“大通胀”信号,但我们当时就判断这只是比较单纯的因供应问题影响到价格。而且这种阶段性大幅上涨最终并不能有效提振需求,而是会由于涨价厌恶导致真实需求下降。
回过头看,由于2024年上半年CPI只有0.1%,明显不及2023年上半年的0.6%,所以如果2024年夏秋之交没有发生极端天气导致的突发的蔬菜减产事件,2024年全年的CPI肯定就达不到与2023年持平的0.2%了。当然,最后的说法,同样是2024年CPI实现了“温和上涨” 。
那么今年呢?PPI在一系列“增量政策”后,仅在去年11月短暂出现环比增速回正(0.1%),并且今年三四月以来环比和同比降幅均有扩大的趋势,这就表明接下来想实现“温和上涨”的难度更大了。
每年消费有春节、五一和国庆三大旺季,目前已经过去两个。尽管目前还没有5月数据,但从一些指标来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企稳回升,上半年CPI增速很可能会首次出现非正值的情况。如果不继续加大逆周期力度、不能尽快扭转市场主体预期,对市场信心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会形成更充分的正反馈效应。
说白了,绝大多数人对于CPI月度环比同比下降的消息已经“脱敏”了,但上半年乃至全年的CPI还没有出现过非正值,一旦出现,一定会造成更强烈的正反馈效应。现在的情况,就是上半年录得非正值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但还有机会形成先低后高、全年回正的效果,反之就会继续加强本就强烈的正反馈效应。究竟走向何处,需要把握住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几亿农民工没有任何的社会保障,退休后每个月就100多的退休金他们怎么敢消费。
每年一千多万的大学生,刚毕业平均工资四五千,他们拿什么消费。
反观去年的财政支出38万亿,按7亿劳动人口来算,相当于对每个人平均征收了5万多的税,这税率真是高的可怕,主要是这钱都花哪去了呢,税收不应该是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吗,现在反而在帮忙拉大贫富差距过大。
目前来看,我们的消费潜力还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早早的改善分配问题,还有希望。如果一直不改变,再过十来年深度老龄化之后,恐怕真的是无力回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5-2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物价指数,包括cpi在内,gdp的平减指数,其实本质是商品、需求和货币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结构又比较以来外循环,这个问题要结合前四个月的出口数据一起看:
尤其是出口,前四个月出口高达8.29万亿,同比增长7.5%,有不确定前的补货,比如一季度,中国对美的出口增长依旧有5.74%,这种情况在4月开始扭转。但针对东盟和欧盟的出口增长依旧强势,东盟这几年增长都不错,而对欧盟出口表现非常亮眼,出口同比增长6.1%,只是进口上表现欠佳,由于国内本身面临消费不足,从欧盟进口下降8.1%。贸易总顺差2.64万亿,东盟顺差5861亿,增幅28.5%,不清楚有没有转口贸易的影响,欧盟贡献6488一,同样增长超过20%,美国虽然贡献依旧最高,6970亿,但增速只有0.7%。总体来说,除了美国未来出口预期下降,其他区域贸易依旧稳健,至少1-4月的输出商品,输入通胀的贡献依旧非常大。
MV=PT,重点看平减指数,已经连续8个月为负,也就是说,不止是基本生活资料处于通缩压力,其实全行业的消费品也基本处于负价格增长走势,所以通缩压力至少到现在来看不是贸易战引起的,或者说第一批高关税商品这个月才到美国,和昨天的回答的一个观点一致,即便中欧有巨大的分歧,但经济上的三国局面,美国太过强势,会推动中欧的合作。
那么通缩压力说到底还是内部的经济结构问题,结合央行的这几年的定向放水,包括消费服务业的政策,其实都是在增加货币的流转效率,增加货币乘数只需要吧贷款放出去,钱能否流动起来变成投资和消费,考虑的就多了,按照这个逻辑,你们把近几年的各类央行刺激政策串联起来。
回到这个问题,制造业之上,就是服务业了,卷劳动时间来打价格战,必然是多方利益受损的循环,越卷劳动强度,越卷福利保障开支谁更低,换来的就是消费不足,对外需求依赖更高,财富越集中,冲击外汇能力越强,赚的顺差在初次分配和多次分配以后还是流出去,又要进一步卷出口保外汇。
发展么,最终应该是劳动强度逐渐下降,闲暇福利逐渐增加,大家生产的时间越多,可以消费的机会必然越少,结合为了迫使中产卷生产的资产泡沫和加杠杆,消费疲软也确实可以预期,且发达国家其实都是这么过来的,生产率提升不是坏事,科技发展也不是坏事,如何让人均劳动时间下降和平均消费商品增加是一个工业国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后发优势也是一种优势,有很多石头可以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