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低价中标:“价格红海”与“价值蓝海”的矛盾
2025-8-12 11:13|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86|
评论: 0|来源: 岭北山人
摘要: "高质低价不是牺牲品质,而是通过效率革命实现可负担的精准诊断"
作者:岭北山人 本文共45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集采中选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而近基孔肯雅热试剂和HIV的中标,再一次将行业价格内卷拉回现实中来。 一、行业现状:极端低价中标的常态化与政策反内卷的矛盾2025年以来,体外诊断(IVD)行业的价格竞争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一系列令人咋舌的低价中标案例不断刷新市场认知。在江西省糖代谢等生化类检测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离子微量元素产品报出了0.03元/人份的全场最低价。这一价格较集采前的市场价格降幅超过90%,创下了IVD行业新的价格低点。更为惊人的是,近期基孔肯雅热核酸检测试剂的采购中,1.48元/人份的单价中标,总价29.6万元,而该项目原预算高达280万元。这一价格甚至低于部分同类产品生产成本,引发了行业对质量和供应稳定性的担忧。与此同时,HIV检测试剂的价格竞争也日趋白热化,0.56元/人份的价格中标HIV抗体试剂,再次刷新了该品类的价格底线。与市场上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层面正在加强反内卷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025年7月,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集采中选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坚持 "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 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采购规则。在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国家医保局指导国家组织药品联采办进一步优化价差控制规则,对价差的计算 "锚点" 作出优化,不再简单选用最低报价作为参照。这一政策调整旨在避免个别企业报低价影响其他正常报价的企业,引导行业理性竞争。然而,政策导向与实际执行之间仍存在明显矛盾。尽管国家层面强调反内卷,但地方层面的集采实践中,低价中标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福建省仙游县总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中标结果显示:2套全自动模块式血液体液分析仪以2分钱中标;2套尿常规分析仪、2套全自动尿液分析系统以4分钱中标;2套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以3分钱中标。这种近乎象征性的报价,反映了市场的底层逻辑,送仪器,卖试剂,就这么简单直白。IVD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是政策层面的反内卷要求,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中的低价惯性。这种矛盾的局面使得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陷入两难:既要响应政策号召,避免过度低价竞争,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生存空间。对IVD企业而言,这种双重压力直接影响了其经营策略和发展方向。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以符合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为了在集采中获得市场份额,又不得不降低价格,压缩利润空间。这种矛盾的处境使得许多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1 市场格局重构:头部企业优势强化与中小企业生存危机低价内卷正在加速IVD行业的市场格局重构,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在集采中占据明显优势,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在安徽化学发光试剂集采中,集采虽然降低了产品价格,但同时也加速了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形成了更为集中的市场格局。与此相对的是,大量中小企业在低价竞争中面临生存危机。众多企业在集采后营收连续下滑,部分企业净利润降幅超700%。这种压力迫使约50%的中小企业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从数据来看,在江西生化试剂集采中,三年集采下来,只有30家企业真正有销售量。这种情况表明,集采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也对产品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企业更加注重核心产品的竞争力。低价内卷对IVD行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复杂影响。一方面,为应对低价竞争,企业不得不压缩成本,导至研发投入被动收缩;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差异化创新路径,寻求在低价竞争中突围。在研发投入方面,低价内卷导至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进而影响了研发投入。这种 "重价格、轻创新" 的模式,可能导至国内在高端设备(如质谱仪、流式细胞仪)领域长期依赖进口,与国际巨头差距扩大。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差异化创新路径。即使在低价竞争的环境下,企业仍能通过技术创新寻求突破。政策层面,国家医保局第十一批集采明确要求报价合理性,引导企业从 "以价换量" 转向 "以质换量",这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空间。一些地方医保部门也开始探索 "质量权重系数",将检测精度、数据互联能力等纳入评标体系,引导行业回归技术本质。极端低价中标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质量风险。当产品价格被压到极低水平时,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可能会降低原材料标准或简化生产流程,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在江西集采中,0.03元/人份的离子微量元素检测试剂引发了行业对成本覆盖的质疑。部分医院反映,低价设备的检测精度、稳定性下降,售后响应速度变慢,直接影响诊断准确性。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新成立的小型企业以极低价格中标,但缺乏必要的生产资质和质量管控能力。如基孔肯雅热核酸检测试剂1.48元/人份的中标案例中,公司成立于2022年底,参保人数只有3人。除了产品质量风险外,低价策略还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欧盟指控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存在 "异常低廉报价" 歧视。若调查成立,将限制中企参与欧盟招标。这种外部压力迫使行业必须平衡价格优势与质量口碑,避免陷入 "低价低质" 的国际刻板印象。尽管国家层面已明确反内卷导向,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偏差。南京划定异常低价审查红线,国家医保局要求报价最低企业公开成本构成,但地方招标仍存在漏洞。1元中标,一分钱中标等事件,暴露出 "唯价格论" 思维仍未根除。这种极端低价中标的现象,不仅违背了国家反内卷的政策导向,也对医疗质量和供应稳定性构成了潜在威胁。与此同时,医保支付改革的协同效应也在客观上强化了低价需求。DRG/DIP付费方式改革推动医院控制检测成本,与集采控费目标高度契合。例如,安徽化学发光集采中,传染病八项平均降幅54.14%,与医保控费目标高度契合。这种政策联动效应,使得低价内卷在部分领域难以避免。面对低价内卷的挑战,IVD行业正在探索技术驱动的高质低价转型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和国产化替代,企业能够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真正的高质低价。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企业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从而在集采中保持竞争力。政策层面,南京、合肥等地试点 "质量权重系数",将检测精度、数据互联能力等纳入评标体系,引导行业回归技术本质。这种政策导向有助于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提升产品质量,而非仅仅关注价格竞争。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IVD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机会。例如,人工智能在IVD领域的应用也将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IVD企业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和供应链重构,以应对低价内卷带来的挑战。中美关税博弈加速了供应链区域化:罗氏将仪器生产转移至日本,雅培在亚太设厂;国产企业如圣湘生物在印尼、法国设立子公司,迪安诊断在越南布局第三方实验室。这种 "本地化生产+区域协作" 模式,既能规避贸易壁垒,又能贴近新兴市场需求。对国内企业而言,全球化布局不仅是规避贸易风险的手段,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企业能够扩大规模,分摊研发成本,从而在国内集采中保持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国际化经验也有助于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与市场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国家需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标准,明确 "低于成本价" 的认定细则,防止企业通过 "不平衡报价" 规避监管。同时,探索 "集采+创新" 联动机制,例如将流水线装机量与集采报量挂钩,激励医院选择高性价比方案而非绝对低价。在政策执行层面,需要加强对地方集采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国家反内卷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中选产品的质量监测和评估,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此外,还需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建立与集采相适应的医保支付机制,避免因支付政策不合理导至的过度低价竞争。例如可以探索基于价值的支付方式,将产品质量、临床效果、服务水平等因素纳入支付考量,引导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IVD行业的低价内卷现象是政策导向与市场现实矛盾的集中体现。一方面,国家层面强调反内卷,要求集采不能以最低价为中选标准,不能低于成本价;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中不断出现的极端低价中标案例,如基孔肯雅热核酸检测1.48 元/份、HIV中标0.525元/份等,表明低价竞争仍在继续。这种矛盾的局面对IVD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了市场格局重构,头部企业优势进一步强化;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导至研发投入收缩,技术创新受到抑制,但也促使部分企业探索差异化创新路径。同时,加剧了质量风险,对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同时也引发了国际贸易摩擦,对行业国际化发展带来挑战。然而,低价内卷也为行业带来了转型契机。通过技术驱动的高质低价转型、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重构、监管与市场的动态平衡,IVD行业有望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对IVD企业而言,面对低价内卷的挑战,应采取以下策略:技术创新驱动成本优化: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高质低价。尤其是在低价竞争环境下,更要坚守质量底线,避免因追求低价而忽视质量。构建产业生态:与上下游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引导IVD行业健康发展:完善集采规则:进一步优化集采规则,避免简单以价格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探索引入质量评价、创新能力等多元评价指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标体系。细化成本核算标准:明确 "低于成本价" 的认定细则,防止企业通过 "不平衡报价" 规避监管。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和价格监测机制,确保集采价格合理反映成本。加强质量监管:强化对集采中选产品的质量监管,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总之,IVD行业的低价内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企业的创新转型和政策的引导支持,IVD行业有望走出低价竞争的困境,实现从 "价格红海" 到 "价值蓝海" 的转变,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正如行业专家所言:"高质低价不是牺牲品质,而是通过效率革命实现可负担的精准诊断",这才是 IVD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路径。
|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