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小桔灯网 门户 资讯中心 杂侃天下 查看内容

IVD至暗时刻:当隔壁CRO欢呼复苏,我们看到了什么生机?

2025-8-6 16:58|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61| 评论: 0|来源: 医事同仁

摘要: 未来的IVD市场,很可能会裂变成两个世界

听说CRO行业已经开始复苏了!搞IVD的聚在一起,聊的都是自家公司那份惨不忍睹的二季度成绩单。

除了像九安那种早早就在国外圈地发了财的,还有丹娜生物这种一门心思钻研真菌检测、不跟大部队挤独木桥的,剩下的一大票公司,包括那些平时听着响当当的巨头,现在哪个不是亏得一塌糊涂?

一季报出来的时候,大半个行业利润就直接腰斩了,那时候大家还想着,缓一缓,二季度说不定能喘口气。嘿,二季度报表一拍,简直是从ICU直接抬进了KTV——完了,曲终人散了。

公司群里死气沉沉,招聘软件上全是已读不回。我们开玩笑说,现在是四无青年:没合同、没下款、没话语权、还没价格


整个IVD圈子咋就突然塌方了呢?

第一巴掌,就是那要命的集采。

就从前几年安徽那边开了第一枪,至2024年底28省联盟的史上最大规模集采落地,那集采的推土机就一路轰隆隆地开了过来。四年,五轮!

据测算,生化领域消失约70亿,免疫领域消失约160亿,直接把230个亿的市场给推平了。

利润比纸还薄,公司为了保住院内那点可怜的份额,只能咬着后槽牙报价。裁员的刀,去年还只是在销售、市场的枝丫上修修剪剪,今年可好,是照着研发和管理层这些大动脉直接砍。

是,现在集采的推土机是暂时停了,可地已经被铲成一片白板了,想再长出庄稼来?难于上青天!

IVD集采的步伐看似暂停,但这更应被视为政策达成初步目标后的战术休整,而非战略转向。

对于企业而言,但地已经被铲平了,想再长出庄稼来,难!

第二巴掌,更狠,直接扇到了医院的心脏——检验科。

那么2025年以来席卷全国检验科的新风暴,则是更深层次的降总量。

第一阵风:白菜价。以前一个检测项目收费几十上百,继国家医保局两轮调价后,2025年,安徽、江苏、青海等多地医保局亲自下场,直接砍到地板价,有的项目狠起来连一折都不到,且普遍取消了进口试剂的加价政策。项目的收费,彻彻底底回归了成本属性,甭想再赚什么技术的钱。

第二阵风:拆套餐。我之前还专门写过文章聊这事儿(IVD行业,天变了),最少够用这四个字,看着不起眼,杀伤力巨大。它对准的就是IVD行业最大的蛋糕——捆绑销售。以前还能靠豪华套餐走量,现在?蛋糕不仅变小了,连上头那层最厚的奶油,也被人一刀给刮走了。这动摇的是最根本的需求端。

第三阵风:不许再检了!检验结果互认呗。以前你在协和做了检查,跑到北医三院,大概率得重来一遍。现在不行了,京津冀、长三角、大西北,一片一片地搞互认联盟。据说这一下,就干掉了30%的重复检测。

这三股风刮得又快又猛,高强度、短周期,企业和医院连个缓冲带都找不到。

一边是集采把价格打到了骨折,另一边又是检验科改革把检测量压得死死的。这双面夹击,简直就是把IVD行业活生生摁在烧烤架上,来回地煎、反复地烤。

但就在这片焦土之上,好像有人悄悄点起了一盏小灯,一盏叫LDT(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体外诊断试剂)的灯……

国家药监局和卫健委,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联合推动了第二批LDT试点,扩容到了18家医院,北京儿童医院、浙大一院、华西口腔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全进来了。

LDT模式的本质,是需求定义供给说白了,就是国家给顶尖大医院开了个小灶,允许他们为了解决临床上一些特别棘手的、市面上又买不到现成工具的问题,可以撸起袖子自己干,研发诊断试剂给自己用,已经完成备案的案例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搞的抗癫痫药物浓度检测,复旦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的胆管癌试剂盒,郭玮和李小英教授团队搞的皮质醇类激素精准检测……

都是解决真实临床痛点的典范。是不是跟院内制剂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没错,院内制剂是审批,LDT是备案,手续上更活。俩都只能自己用,但都留了口子——可以委托企业生产。从院内制剂的发展,咱们就能大概猜到LDT的未来:

  • 路径一:从自用到共享 院内制剂已经在探索医联体内调剂使用了。那LDT呢?等管理体系成熟了,数据够硬了,在区域共享也极有可能。

  • 路径二:LDT to IVD的黄金通道 这是最具想象力的部分。一个在顶尖医院千锤百炼过的LDT项目,带着宝贵的真实世界数据,再去申请IVD注册证,那成功率和含金量,比咱们企业闭门造车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委托透景诊断生产,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医院出脑子,企业出手艺。

当然,路还很长。美国FDA想把LDT纳入IVD监管,喊了多少年了,不也没搞定吗?但大方向是明确的。

不过,在LDT这条小灯带来曙光的同时,IVD行业还面临一个由来已久的巨大痛点:收费条目更新慢的问题。

一方面,IVD 技术更新迭代迅猛;另一方面,与之匹配的收费条目却步履蹒跚。这种速度差,直接将许多创新技术挡在了公立医疗机构的门外——其中甚至包括部分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商品化试剂盒。

究其根本,缺乏对应的收费条目,成了新技术从研发成功走向广泛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路障 业界也焦急地等待着年底即将出台的检测立项指南,希望能为IVD的创新之路指明方向,让这些前沿技术不再叫好不叫座,真正惠及患者。

其次,给咱们IVD企业指了两条活路

  • 给大佬递扳手:咱自己搞研发,没那个临床资源和应用场景。但医院有啊!他们有想法、有需求,但可能缺了点生产工艺和放大技术。这不就是咱们的机会吗?就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委托透景诊断生产一样,医院当总设计师,咱们企业当工程队。你帮他把图纸变成产品,他分你一杯羹。以后,能给这些顶尖医院做好代工和服务的企业,日子肯定不会差。

  • 去一线当星探:这30家试点医院,就像30个创新孵化器。咱们得天天盯着,看看他们又搞出了什么新宝贝。哪个项目数据好、有潜力,赶紧凑上去谈合作,把它从一个只能在院内用的土特产,共同孵化成一个能拿注册证、在全国卖的大品牌(也就是LDT to IVD转化)。这可比自己闭门造车、瞎猜市场需求,成功率高太多了!谁能抢到这个先机,谁就拿到了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未来的IVD市场,很可能会裂变成两个世界

  • 一个世界是血拼的红海:就是那些常规的、成熟的检测项目。在这里,集采的阴影将长期笼罩,大家比的就是谁的成本更低、谁的效率更高、谁更能往海外跑。卷到最后,可能只剩下几个巨头能靠规模优势活着。

  • 另一个世界是造梦的蓝海:就是由LDT引领的,聚焦于罕见病、肿瘤个性化用药、精准分型这些“无人区”的创新地带。在这里,玩的是技术,是脑子,是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这盘棋,才刚刚开始。咱们是当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还是借着这股新风浪,再起飞一次?就看各自的本事和造化了。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