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千亿肿瘤早筛市场是否看得清、摸得着?

2025-5-19 10:29| 编辑: 归去来兮| 查看: 103| 评论: 0|来源: 小桔灯网

摘要: 预防大于治疗

作者:灯哥

2024年一家基因检测明星企业涉嫌业绩造假事件,一度让肿瘤早筛行业处在风口浪尖上。肿瘤早筛这个千亿市场究竟是否存在,数据一度也被人怀疑。众多基因检测企业面临着费用高企、公众认知不足的顽固障碍,是否还能继续发展,以及何时春暖花开等诸多问题有待探讨。燃石、泛生子、华大基因、贝瑞等先行企业做了这么多年的先锋队,是否还有历史意义

在质疑的另一端,我们在燃石医学的招股说明书看到,国内癌症早筛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18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89亿美元。至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结合国内许多新兴企业,两癌筛查的成功推行,以及层出不穷推出获证产品,尽管对筛查定义的理解不同,但至少获了证,虽不及耗时多年的三类证“常卫清”,但从检测角度看,都有一定的早检作用,只要结果不正常了,多少会促动消费者去做进一步的检查,引起重视进行预防。

当然,这就延伸了费用问题。有一种观点提议若通过筛降低治疗费用,后续可返还筛查所付出的成本;以及人们常谈的列入医保话题;商业保险介入等等。

应该说“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这个大道理是没有争议的。只要技术到位、公众认可、费用惠民,不仅千亿,甚至万亿皆有可能。

预防大于治疗

从道的角度看,天生人也杀人,肿瘤致死也许是自然的一种方式。可能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似乎否定了辛勤的肿瘤医药工作者;但后撤一步,若以预防的出发点来应对肿瘤问题,减少人人追求治疗而获得巨额回报的贪婪,应该是不违自然之道,可放心大胆去攻克。这就需要IVD的作用,早筛早检的意义就在此,继而施行较少的干预完成防控工作

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肿瘤早筛至少没有那么陌生了,比如两癌筛查的普及性,接受度都提高。这些能够在疾病萌芽阶段发现问题,从而极大提高癌症治愈率和患者生存质量的优势,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焦点,只要是技术认可,国家和社会都会尽力减少费用来满足大众的健康需求。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只呼唤相匹配的便捷、保护隐私、有效的检测产品问世,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对外交流,目前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早期筛查还面临着灵敏度、特异性不足,容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等问题。现在是急需更精准更可行的肿瘤早筛标志物临床应用方案,期待肿瘤早筛标志物的产业发展

从这里,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年各种肿瘤标志物的主张,宣称有早筛功能的产品不断问世,也同时公开性能如何达标等等,当下更需要多种检测方式的问世,需要的是百家争鸣,不能独宠一家。因为技术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像常卫清这种一下子就获取三类证,并且说明有筛查预期用途的产品少之又少,显然中国肿瘤早筛的事业需要更多的常卫清,更多的检测底层技术,更多的方法学。

这些年,前沿/新兴技术如多组学检测、AI 辅助诊断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肿瘤早筛注入了强大动力。多组学技术整合基因组、表观组、代谢组等多维度数据,能提供更全面的癌症生物学信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AI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识别复杂模式,辅助医生进行风险评估和诊断,提升早筛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激发市场活力。

尽管还有成本和精确度、法规监管等问题,但助力早筛技术的完善和综合体系构建是不争的事实,假以时日,肿瘤早筛事业必定会硕果累累。

需要保持耐性和长期视野

肿瘤早筛的社会意义和商业价值逻辑是明确的,可行的。但短期内还需要沉淀,道路并不平坦。

首先就是技术本身的阶段局限性,除了金标准诊断之外,任何一种癌症早筛检查技术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并且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用,且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待提高,例如肺癌筛查常用的低剂量螺旋 CT,虽能发现肺部结节,但对于较小、性质不明确的结节,判断其是否为恶性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至过度诊断或漏诊。尽管企业在市场推广中总喜欢用高比例数据表现自家产品的优越,但真正有广泛认可度的产品寥寥无几。可以肯定一点的是,组学检测技术、AI赋能等构建的综合早筛体系是必要的,可最大限度的实现早筛功能。

第二,在成本和支付上,肿瘤早筛的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导至市场价格普遍偏贵。在许多医院,单次筛查费用可达数千元,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昂的价格成为阻碍产品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缺乏医保支付支持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因费用问题放弃早筛。推动早筛进入医保、发展商业险等建立多元化支付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肿瘤早筛的推广

第三,在市场的认知度上,尽管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呈现给公众的,以及非完全确定性的属性使得大众对早筛并非完全接受,不认同其可在早期被有效识别和治疗,仍处于 “谈癌色变” 的心理状态,这也相当程度遏制了早筛产品本应有的需求。

加上肿瘤早筛临床验证周期长,商业化落地困难,需严格临床验证。一款经实验有效可投入市场的早筛产品耗时过程较长,在这条赛道,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性。

写在最后

目前,因检测非治疗的属性,使得“按疗效付费”模式比较容易接受的做法,以结果论未尝不可,这也能约束早筛端的研发,注重精准度。若因此而构建出一个闭环的早筛-干预/治疗-分清结账体系,那么早筛的地位将得到认可。

继而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支持、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及公众认知的提升,千亿市场才可养成。推动更多癌症在早期被发现和治愈,降低癌症死亡率,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真正惠及广大民众,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 搭上AI快车后,肿瘤早筛千亿元级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但仍面临费用较高、公众“谈癌色变”等困局,每日经济新闻

2. 锐翌生物合伙人刘强:推动肿瘤早筛普及需多措并举|聚焦2024华夏大健康大会,华夏时报,2024

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小桔灯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转载需联系授权。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小桔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所有再转载者需自行获得原作者授权并注明来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