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灯哥
近期,各家年报陆续发出,相对于一般IVD企业,诺唯赞经营的业务较为繁多,在理清过程中总是多花一些时间,与过往不同的是,今年有关税战的影响,如何回应成为关注重点。
2024年全年,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7.15%;归母净利润-1809.38万元,同比减亏5,286.24 万元;扣非净利润-8,321.55 万元,同比减亏1.1亿元。净利润亏损幅度正在大幅收窄,这就是诺唯赞给市场的信心。
目前其主要要围绕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生物医药三大板块开展,2024年IVD板块是主动收缩POCT产品所致,改为重点放在呼吸道、AD检测,2024年完成吸道甲乙流、合胞病毒等几项重要的三类产品获证;2024年4月完成了AD 血检 6 项指标的取证和商业化的初步开展工作,以及24年与迈瑞的合作,等等均为2025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在2025年的报告中会显示增长比例。
诺唯赞在2021年成功上市,这与疫情受益不无关系,凭借着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生物试剂业绩得以爆发,2020年至2022年,诺唯赞实现营收15.64亿元、18.69亿元、35.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22亿元、6.78亿元、5.94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为8.14亿元、6.44亿元、5.97亿元。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新冠检测对诺唯赞的脱胎换骨之造化,尽管2023/2024这两年正回调到2020年的水平,但与过去的2019年及之前的年份相比,诺唯赞早已今非昔比,经历疫情后者这两年的主动调整,IVD正聚焦在AD检测等前沿领域,关键是有所进展,有望在这个大市场里分得一杯羹。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上,其已与华大基因、爱康国宾、绿谷制药等行业伙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尝试加速推进 AD 血液检测的商业化进程。其中爱康侧重在高端人群的体检,是较为广泛的体检和潜在筛查需求的人群;与绿谷的合作在于诊断前移,施行早筛的功能,在出现症状前的5年-8年就筛查出来,继而及时干预,用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操作、全社会能普及的检测方法普及AD检测,共同推进早发现、早治疗的方案。与华大基因则是重要的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基因测序、AD 检测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这几年AD血检的热度无需再累赘,且诺唯赞还有原料的优势,可确保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新冠检测的优势资源转向呼吸道检测也是恰到好处,后疫情时代,在呼吸道疾病检测上也是一条热门赛道。
总而言之,在IVD这个板块上诺唯赞信心足够,2025年能够保持正增长。
2024年诺唯赞海外常规业务收入首次过亿元,同比增长约 122%,拥有81%的毛利率,远高于国内水平。不过在13.78亿元这个总数的营收中仅占7.4%,其中美国业务也仅占比2.6%,所以影响是有限的。只是在海外业务发展正浓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插曲,是挑战也是机遇。
不过,根据诺唯赞的判断,相比是制药客户的供应链进口替代机会,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更是微不足道。就在近日其也披露,4月10日起至4月30日,将对新用户首次下单给予产品直降50%优惠,其背后是配合国产替代潮流的开始,以及出口转内销的需要。
以科研试剂为例,其在调研记录中指出,目前进口的默克、赛默飞世尔、PE 等在科研、诊断客户方面市场份额目前占比仍超过 50%的份额,在制药企业中更高的份额,过去这些企业对价格不敏感,如今供应链安全和成本的无端加码,加上诺唯赞于2017年开始进行进口替代,到如今已积累有一定的产品体系,现在这些使用客户进行国产替代和意愿必然增强。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进口品牌本土化策略,多是生产耗材、培养皿等,核心原材料酶和抗体的生产在中国本土生产较少。这对国产做原料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知道当初这些进口品牌本土化的出发点是什么,没有核心原料的本土化并不能阵阵本土化。
数据维度上看,可以较好地展现这个潜力,2024年生物医药实现6%左右的增速,主要包括对制药企业和疫苗企业在试剂端、技术服务端和原料端的供应。其中GLP-1业务成功开展商业化,29 肽中间体产品和 CPB 酶已经完成了DMF的备案,截至年末已有一个千万级的客户和两个500万级的客户,并与国内十几家行业头部客户都建立了稳定的关系。这个显然在2025年的现在有进一步加大合作的趋势,可预见的增长。
褪去喧嚣,诺唯赞早已完成疫情受益股到创新驱动者的转变,在IVD领域聚焦千亿蓝海市场的AD概念,利用资源延续呼吸道检测;同时,结合自身的原料地位和国产替代优势,在关税波折中,启动国产替代计划,加速扩张与进口品牌展开正面竞争,在医药板块进入GLP-1等热门赛道等等,总之2024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参考资料:
1.年报、调研记录
2.净利润连亏两年,诺唯赞降价50%抢攻试剂国产替代市场,华夏时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