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落实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在推动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改革上,《意见》提出,“依托县级公立医院建立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等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单独设立,降低医疗成本,推进县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关于县域卫生、县级医院发展的探讨从未消减。据悉,第二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日前也在苏州闭幕。此次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深化县级医疗改革”为主题,国家卫计委、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的相关领导、全国900余名县级医院院长、卫生局长及基层医务工作者人汇聚一堂,共谋我国县域医疗卫生发展大计。 
第二届县域卫生发展论坛主会场 探路分级诊疗 县域医检能力需加强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在第二届中国县域卫生论坛上表示,县级医院是中国医疗网络的核心部分,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县级医改的成败关系到全国医疗改革的成败。 众所周知,当前“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患者大量涌去大医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不够。随着国家卫计委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都将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90%的常见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都应该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可以说,县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着保障9亿人口基本医疗和健康,让九成患者“大病不出县”的重任。而要圆满承担起这一重任,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了首要问题。 患者之所以选择辗转前往大城市大医院就医,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实力更强,许多疾病诊断需结合相应的医学检查或医学检验项目,而新兴的检验项目往往县级医院还没有能力开展。在这种情况下,病患不得不舍近求远,选择了县外就医。 而据不完全统计,在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辅助量上,医学检验占到70%以上。从这方面来讲,要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实现大病不出县,医学检验能力提升是关键。 对此,金域检验华东大区总经理谢江涛在与会时分享道,现阶段国内的第三方医检主要是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检验外包服务,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是最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伴随新医改步伐的加速,县域医疗机构面临自身优化,通过引进第三方医检机构作为有益补充,能缩小县域与大城市大医院诊断水平上的差距,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使患者可以就近就医,免去奔波之苦。 
金域检验华东大区总经理谢江涛做相关分享
“金域就是一个全国连锁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拥有23个省级中心实验室和覆盖全国的医疗冷链物流网点,一个样本上午从最偏远的县送出,当天便能到达省级中心实验室,80%的样本24小时内就能出具检验报告。”在国家大力推行社会办医、医疗资源集约化配置的今天,第三方医检无疑是一种有益补充。 对接第三方医检 实现县域医疗逐级提升据统计,目前美国可开展的医学检验项目已超过5000项,我国县级医院一般在200-400项,两者的差距还比较大。县级医院尚且如此,那更为基层的乡镇医院、社区医院、村卫生室又如何,“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真的遥不可及吗? 谢江涛表示,不仅美国,也包括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它们的第三方医学检验发展水平更高,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学检验外包比例很大。相比起来,我国的第三方医检兴起较晚。为了更好地解决县域卫生能力提升,作为第三方医检的开创者和领跑者,金域检验就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不仅致力于县级医院的能力提升,且为县域各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能力提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金域检验华东大区总经理谢江涛做相关分享
早在2014年3月,金域检验先尝先试,与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局率先达成“社区医检直通车 三甲医检到家门”的新医改协作,使海珠区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学检验服务,不用到大医院排队,在社区服务站就能开单检查,且这些检验单可与大医院通用互认。 可以说,在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时,作为第三方医检,金域检验牵手社区医疗开通“医检直通车”,迈出了革新的一步。这为我国的分级诊疗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医检直通车”可以帮助县域各级医疗机构解决“检验难题”,如加以推广,将有助于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除了“医检直通车”,在解决医疗资源共享、补充基层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上,金域检验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近年来,先后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建立了国际远程数字化病理会诊中心,通过专线网络对接国际一流病理专家,使患者在节省就医时间与费用的同时,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准的病理诊断服务。病理在医学界有着“金标准”的美誉,但病理医生的稀缺导至县域普遍难以有效开展病理诊断工作。这一模式极大地缓解了我国病理医生稀缺的问题。 在此次第二届中国县域卫生论坛上,业界人士也纷纷为第三方医检的快速发展点赞,称其服务县域医疗的探索很“实用”。
来源:金域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