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观察到美股有家公司叫 GeneDx,业务与贝瑞本次要开展的业务类似,在美股表现十分好,请问贝瑞基因同这家公司做比较的话,有哪些区别,或者说有哪些相似的点? 答:GeneDx主要业务做的是新生儿及儿童的基因筛查和遗传病诊断,贝瑞基因的检测项目也以针对新生儿及儿童在不同临床方向的基因病检测为主,且贝瑞的三代测序技术更成熟,属于市场领先水平。 贝瑞与GeneDx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市场情况,基因检测品种的医疗服务价值大小决定其最终检测量、市场规模和进入市场速度,同时支付方式也会影响市场增长,早期美国因商业保险从综合成本考虑付费较多,NIPT 项目在美国前期增长量比中国快,但在第五年左右中美都进入了可预期的增长范围,目前市场渗透率基本保持在 50%-60%相对平稳状态;二是国内儿科医院难获得新生儿样本和数据,产科在孩子出生后服务结束,而美国以家庭医生为主,因此业务的开展有一定的滞后,但这也给贝瑞提供的全链条服务留下了一定空间;三是模式上,公司希望能在政府支持下贯穿产科儿科医疗服务连续性问题,依托儿童医院一站式服务,将顶级医疗资源以 AI 方式覆盖到基层;四是价格比较上,美国儿童基因检测平均价格是 3000-5000 美元,国内是 1000-5000元,最高价可能是 3000-5000元左右。 从总体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市场较美国市场更大,同时我国在产科儿科医疗服务连续性上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临床端检测刚刚开始,公司希望能够提供从检测咨询到后续治疗的全链条服务,推动项目在国内的广泛落地。 2、中美贸易战对公司海外业务有哪些影响? 答:公司海外业务依托香港公司开展,主要集中在香港本地、澳门、台湾和东南亚。从美国原产发到中国的货值较低,关税影响非常有限。且公司的供应商多为大型生物技术上游公司,其生产基地分布在全球,所以对行业影响包括对贝瑞基因的影响十分有限。 3、在 AI 和新生儿遗传病检测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背景下,能否展望一下 2025 年全年的业绩? 答:2025年公司传统业务依然面临出生人口、市场竞争等因素带来的压力。公司预计从二季度开始,通过国产替代、试剂降价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降低成本,预计实现全国产替代后,年化可降低 8000万-1亿元人民币成本。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主要的原材料国产化替代工作,预计从二季度开始,会有一定程度降低公司的材料成本。 另一方面,2025年医疗行业对智能体需求逐渐明确,公司上周发布的 AI 智能体将从 2025 年二季度开始以销售方式进入医院并给公司收入带来正面影响。同时,新生儿及儿童遗传病基因检测业务预计通过与北京儿童医院合作,在今年四季度前后开始产生业务收入。此外,公司一直关注 C端拓展,积极与投资机构线下交流,希望在产科和儿科等多种场景进行 C端布局合作。 4、公司和北京儿童医院合作开展的业务是否属于独家业务? 答:是独家业务。这是针对 2022年开始的专家委员会委托的科研任务进行的科研成果转化。北京儿童医院在儿科的医疗地位和医疗资源突出,公司不仅希望进行知识产权相关合作的独家转化,还希望通过这种投资方式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借助独家合作项目转化撬动优质医疗资源,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5、公司合资子公司的数据所有权、未来数据的开发使用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答:公司会按照国家规定,对数据进行清洗加密,公司整个数据层面的开发应用都有相应环节确保数据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未来经公司清洗加密后的合法数据将进一步放开商用,开展更多如保险等领域的数据应用。 6、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公司近期发布的 AI智能体? 答:近期贝瑞基因发布的 GENOisi?智能体,基于贝瑞 15 年来积累的基因检测数据、自研算法与智能化应用经验,将工具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辅助实验室和临床进行科学决策。公司将历史积累的数据资源进行大规模、规范性、系统化梳理和治理,形成智能化数据中心、智能化的实验室管理中心和 AI 工具中心,助力基因检测全面进入智能化辅助医疗的新时代,为真正的 AI医疗打下牢靠基石。 该智能体结合开源模型为临床医生提供直接的智能化服务,依据开源模型和自身数据中心的文献库、检测数据库和疾病库进行模型训练,在产科儿科得到了良好反馈,医疗部客户试用热情积极。公司预计从五月份开始发货,进入医院后还需针对细分场景进行互动层面参数微调。 |